德国教育制度全解析
2018-03-05 浏览次数:7935
德国教育体系严谨且多样化,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完善的社会保障、严格的税收制度保证了无论是一名工厂员工,还是大型企业高管,子女都可以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德国幼儿园分为Kita(0-3岁组)、Kindergarten(3-6岁组)等不同概念。入学没有特定时间,每个儿童都可以单独约定哪天开始去幼儿园,家长也可陪同。 幼儿教育以地方或幼儿园为单位,不存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与方案,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讲故事、唱歌、劳作、会话和接触自然等。 德国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为小学,凡是满七岁的儿童必须进入小学就读,此为义务教育不可拒绝。德国多数地区是一年级到四年级,柏林等地是一年级到六年级。 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即是不给予儿童功利性的分数成就导向,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并没有学科成绩单,而是以教师评价作为考量。 小学毕业后的教育阶段,主要分为三个类别: 职业预校(Hauptschule) 以职业教育为主,强调实务性与方法操作。 实科中学(Realschule) 以较高等的职业需求为主,可选择继续升学。 文理中学(Gymnasium) 以上大学为主要目的,也可以转换方向。 类似于国内高中,主要包含文理中学高年级以及职业学校的再深化教育。 文理中学高年级(Die gymnasiale Oberstufe) 学生依据喜好与发展方向选择学习课程,并以此作为进入大学院校的准备。 职业学校(Berufsschule) 即职业专科学校,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贴合社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 即是我们熟知的大学,主要分为三个类别: 综合性大学(Universität) 以教学和科研为主,强调系统理论知识的高等院校。此类院校可授予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位。 高等专业学院(Fachhochschule) 偏重于实践应用教育,学生通过4-5年的专业学习,可取得高等专业学院毕业文凭。 艺术院校(Kunsthochschule) 专门针对艺术类学生的院校,其中包括音乐学院、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等。 综合来看,德国的教育体系相对国内更为严谨复杂,这也是注重因材施教的必然结果。毕竟德国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考试,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