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署长:德国制造是如何炼成的?
2019-06-17 浏览次数:2232
前几日,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署长于尔根·弗里德里希在柏林接受人民网等几家国内媒体的专访时分析表示,“德国制造”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巨大公信力的原因,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德国政府给予中小型企业更多自由空间
德国中小型企业需要和其他很多国家的企业竞争,而且必须自己决定是否要加大投资、增加研发力量或走出国门,所有风险都由自己承担。德国政府不会对企业发号施令,要求它们去投资某个项目,而只会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些研发条件。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放养”,其实是在逼迫企业自己成长,使它们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依靠自身实力存活下来。
2.资源劣势和较高的劳动成本
德国由于缺乏自然资源,几乎所有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都要依靠从国外进口,所以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世界上立足。另一方面,德国的劳动力成本很高,因此德国只能加强高科技领域的投资,确保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再以较高价格将产品卖出去,才能维持不断增长的经济水平。
3.德国社会普遍看重手工制造业
在多数发达国家,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并得到医生、律师这样体面的工作。然而在德国,不少年轻人在高中毕业之后,并没有选择直接入读大学,而是先去参加手工培训,培训结束后再选专业上大学。这是因为德国社会对手工业从业人员给予充分的尊重与认可,手工业者的工资普遍较高。
4.制造业人才的培养
“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为制造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质量人才。在“双元制”教育体系之下,学生交替在学校和企业学习,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
5.家族企业的传承
德国很多中小型企业是家族企业,企业对员工有责任感,员工对企业也有归属感。企业与员工的双向认同,赋予企业继续向前迈进的动力,使它们在各自细分行业处于绝对的领军地位,成为“隐形冠军”。
弗里德里希举例说,在德国北威州有一个家族企业HAVER &
BOECKER。该企业成立于1887年,距今已有130余年历史,在散料的存储、混合、包装及处理方面拥有众多创新和丰富经验。
“1897年,这个家族与自己的家族企业签订合约,规定只有具有海外工作经验、并在其他企业有一定工作成绩的人,才能成为自家企业的继承人。而且这家企业还开设了高级专科学校来培养未来的员工。”弗里德里希强调,这些家族企业选定的继承人大多都是有理想、有追求,也有着强烈的使命感,旨在把家族企业的成功与辉煌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