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德国肺炎疫情,你最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2020-03-05 浏览次数:3106
随着新冠病毒在欧洲的蔓延,继“疯抢口罩”之后,“囤十天干粮”的消息满天飞,加上每天上升的病例数,使得人心惶惶,影响到了正常生活。
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保持理智、掌握正确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位生活在德国的留学生为德国华人同胞整理的一些实用信息,希望帮助大家从容度过德国的漫长冬季。
1. 关于“囤粮”
最近很多德国媒体都列出了一份所谓的“应急囤货采购清单”,也有不少中国媒体引用并翻译了这份清单。从食物到药品、消毒品,甚至蜡烛、备用电池一应俱全。
有些读者认为这是专门应对肺炎疫情发布的采购清单,煞有介事的开始囤积食物,看着长长的清单恨不得要把超市搬回家。
但实际上,网上流传的各种版本的采购清单均出自以下两个来源:
1. 联邦农业和食品局(BLE)发布的《一人10天基础食品储备清单》
2. 德国居民保护和灾难救护局(BBK)发布的《预防紧急状况及面对危机的正确行动指南》,其中详细介绍了在灾害出现时人们应该储备哪些重要的物资。
正如德国《世界报》(Welt)2月26日的报道中所说:
"Das ist nicht neu. „Bürger werden angehalten, sich einen individuellen Vorrat an Lebensmitteln für einen Zeitraum von zehn Tagen anzulegen“, heißt es im Zivilschutzkonzept seit Jahren."
"多年来德国实施的《民防概念》就一直倡导公民储备十天食物以应对灾难和紧急情况。"
所以,这两份清单都不是专门针对肺炎疫情而发布的,需要理智看待。
一方面,肺炎疫情作为“紧急情况”,必须引起重视。另一方面,储备食物并非因为德国的肺炎疫情很严重,这一举措实际为多年来德国始终倡导的“居安思危”之举,无须过度惊慌。
2. 关于新冠病毒检测
如果你身在德国出现了疑似感染症状,最好立刻去进行检测。
柏林夏洛特医学院已经率先研究出了针对Covid-19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Schnelltest),通过对患者咳出的分泌物或者咽拭子进行检测,2小时之内即可获得结果。
这一检测不仅可以在柏林夏洛特进行,也可以在大型的大学医院(Universitätskliniken)和某些特殊实验室(Speziallaboren)进行,大大缩减了检验样品的运输时间。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接受检测呢?并非所有发烧、咳嗽的患者都必须接受这一检测。就目前情况,德国仍未大规模爆发疫情,因此检测主要针对两类人群:
一是具有新型冠状病毒症状且曾在湖北等疫情高发地区停留的人;二是与严重疾病患者接触并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人。在上述情况下,医生和实验室有义务在24小时内将相关病例告知卫生部门,并立即隔离患者。
3. 保险公司是否报销费用?
答案是肯定的。新冠病毒检测的费用比普通的流感病毒测试要昂贵许多,专家估计检测费用在200-300欧元之间。几周前,联邦卫生部宣布该检查将由医疗保险健康保险公司承担。因此,在德国如遇到疑似情况无需为费用担忧,应及时检测。
4. 德国对戴口罩的看法
德国专家认为,已经感染的人带口罩是有意义的,它可以防止他人受到传染。照顾感染病人的人们也应戴上口罩。但是目前没有确凿证据显示口罩可以保护健康的个体。
简单的由纸或纤维素制成的口鼻式口罩不能可靠地阻止病毒,还会产生虚假的安全感。这种口罩在使用时需要小心,而且使用后必须立即丢弃。就连特殊的FFP口罩也只能提供几个小时的保护。
5. 隔离期间,损失的收入可以得到补偿吗?
根据德国《传染病防控法》,当雇员成为带菌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或其他病原体携带者,因而被禁止工作时,其收入损失额可得到补偿。
写在最后的话
新型冠状病毒将成为我们在2020年初的集体记忆。身处异国他乡的华人同胞,不但要保护好自己的健康,更要学会冷静、全面地接受信息而不盲从。处变不惊、理智面对,这才是当代留德华的应有风度。